「今年在歐洲四個市場推出汽車時,將只提供租賃服務,」造車新勢力蔚來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李斌在NIO Berlin 2022活動上表示。
繼比亞迪與歐洲最大租車商「牽手」後,蔚來也將目光瞄準歐洲的租車市場。10月8日淩晨,蔚來宣布其三款最新車型ET7、EL7和ET5將通過訂閱模式在德國、荷蘭、丹麥、瑞典四國開放預訂,但只提供租賃服務,不直接銷售。
今年以來,中國車企加速「出海」。在業內看來,由租賃市場切入是頗為「討巧」的方式,尤其在歐洲市場潛在客戶和懷疑論者比例相對較大情況下,該方式便於海外用戶體驗,從而加速提升滲透率。
新能源車企「盯上」租車
李斌在發布會上宣布,蔚來旗下三款最新車型ET7、EL7和ET5將通過訂閱模式在德國、荷蘭、丹麥、瑞典四國開放預訂。據悉,四國市場的用戶將通過蔚來創新的訂閱模式獲取車輛服務。李斌表示,訂閱模式可為用戶提供足夠的靈活性和個性化。
實際上這種訂閱也可以理解為租賃模式。按照蔚來方面透露,根據訂閱時長的不同,用戶可以每月1199歐元到1295歐元的價格租賃配有75千兆瓦時電池組的電動汽車,訂閱時長最短時間為一個月。同時,蔚來將在這四個國家市場建立由產品和服務等構成的完整運營體系,打造以車為起點的用戶社區。
事實上,對於這種租賃模式,蔚來並非是第一個「嚐鮮」的車企。早在2021年8月,愛馳汽車便與德國汽車訂閱服務公司finn.auto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約定在十個月內,愛馳汽車向finn.auto交付至少500輛愛馳U5,用於在德國開展固定月費租車業務。愛馳也由此成為第一個登陸歐洲固定月費租車市場的中國新創品牌。
將目光聚焦至歐洲租賃市場的還有國內大熱的比亞迪。就在兩天前,比亞迪宣布與全球汽車租賃公司SIXT簽署合作協議,為歐洲市場提供新能源汽車租賃服務,共同推動汽車租賃市場電動化轉型。
根據雙方協議,SIXT將在未來6年內向比亞迪采購至少10萬台新能源車,包括目前在歐洲最新推出的元PLUS。車輛將於今年第四季度開始交付,第一階段合作市場包括德國、英國、法國、荷蘭。資料顯示,SIXT在全球 100 多個國家設有分支機構,擁有逾2100處營業網點,主要面向商務、公司及私人用戶提供一系列高端租車服務。
切入租賃市場「一箭雙雕」
「歐美的汽車租賃業有著千億美元的市場規模,許多國家都有自己發展成熟的汽車租賃產業。汽車租賃公司每年更新的運營汽車數量,在汽車銷售總量中占著很大比重,」一位國內頭部車企人士告訴記者。他認為,近期歐美汽車租賃業的綠色轉型給國內新能源車企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
不過,該人士認為對於國內新能源汽車出海,從租賃市場切入還有更重要一層因素。「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在歐洲的認知度普遍較低,所以用戶體驗尤其重要,既然用戶期初不願買單,可以先從租車開始,」該人士分析。在他看來,基於龐大的租賃市場,用戶更容易深度體驗中國新能源汽車,從而為未來滲透率提升打下基礎。
普華永道近期對3571名歐洲C端消費者用戶作出一項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根據對新能源車態度將個人用戶分為三類:電動汽車車主(約4%),電動汽車潛在客戶(約64%),電動汽車懷疑論者(約32%)。
與上述人士觀點類似,該報告也認為,新能源車受眾重要特征為關注用戶體驗,尤其在歐洲市場新能源潛在客戶和懷疑論者比例相對較大的情況下,中國車企更需要通過良好的用戶體驗加速新能源滲透。
事實上,此前約有30多個自主品牌曾經嚐試進入歐洲,但因燃油產品的競爭力不足導致整體市場反饋低迷。在新能源時代,自主品牌實現彎道超車,在部分參數上相比國際品牌甚至更勝一籌(如續航里程和電池功率等)。
普華永道報告也認為,B端用戶對於新能源車的接受程度與采購執行力高於C端,原因在於企業希望通過采購新能源車打造綠色形象。「大部分中國車企在海外渠道布局上沒有歷史包袱,因此可以嚐試諸多創新模式」。
業內普遍認為,目前「中國製造」的質量已初步受到歐洲消費者認可,但中國品牌在海外的認知度仍有待提高。
歐洲成新能源車「出海登陸點」
去年是中國車企出海的「元年」,出口銷量實現201.5萬台,同比漲幅達101%,首次突破200萬輛大關。這一趨勢在今年仍在延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前8月,中國汽車出口181.7萬台,同比增長52.8%,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34萬台,同比增長97.4%,成為汽車出口核心增長點。
近期,新能源車企相繼將目標瞄向汽車「腹地」歐洲。比亞迪9月28日召開新能源乘用車歐洲線上發布會,面向歐洲市場推出三款車型:漢、唐及元PLUS。據悉,這三款車型也將於10月在法國巴黎車展亮相上市,並開啟歐洲多國交付,包括挪威、丹麥、瑞典、荷蘭、比利時、德國等國家。
不只比亞迪,東風嵐圖、蔚來、小鵬等新能源車企也都瞄準了歐洲市場。9月27日,500輛嵐圖FREE從武漢出發發往挪威,並將在運抵後快速開啟用戶交付;蔚來此前也已登陸挪威,而小鵬則在2020年便進入挪威,P5目前分別在挪威、丹麥、荷蘭、瑞典四國接受預定;海外開發時間較長的上汽集團已經進入歐洲10餘國家。
對於新能源車企何以將「出海登陸點」放在歐洲,中信證券一份研報顯示,首先歐洲EV市場具有低關稅特點,德國、法國等國家電動車整車進口享受10%的低進口稅,挪威對電動車進口則實行免稅;其次,歐洲基礎設施較為完善,體現在充電基礎設施較完善,同時歐洲消費者對於環保理念認可度高,新能源汽車接受度相對更高。
中信證券對中國車企以挪威為起點進軍歐洲明確看好。該機構稱,對歐洲EV市場進行開發,預計其2025年以及2030年將分別獲得歐洲EV市場約10%和15%份額。而2020年中國車企在歐洲EV市場的份額僅為5%。
同時,該機構預計,中國車企2025及2030年海外銷量有望達到300萬及550萬輛。中短期內燃車出海貢獻較大,但是長期來看,新能源車出海前景更加廣闊。「全球新能源車滲透率不斷提升,歐洲作為新能源車支持政策最積極、燃油車退出計劃最堅定的地區,2030年新能源車滲透率有望到達50%以上。」
編輯/ly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