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爾街見聞
高盛首席美股策略師David Kostin在最新報告中提到,“科技七巨頭”股票的命運關鍵取決於,它們是否在2024年實現營收的快速增長。目前它們中有六家已公佈2023年第四季度的業績,除了特斯拉,其他均超預期。
美國標普500指數成分股的走勢已相當分裂:一方面,“科技七巨頭”今年以來的漲幅已超9%,另一方面,剩餘493家公司僅上漲2%。
“科技七巨頭”和標普500其他成分股之間的回報率相差巨大,前所未有。而隨著科技股主導地位日益上升,這也引發了市場的擔憂,那就是1999年發生的“互聯網泡沫”是否會再現?
高盛首席美股策略師David Kostin在最新報告中提到,“科技七巨頭”股票的命運關鍵取決於,它們是否在2024年實現營收的快速增長。
Kostin表示,正如互聯網泡沫時期所揭示的,如果增長預期可以實現,那麼“科技七巨頭”就能繼續跑贏。
截至目前,“科技七巨頭”中有六家已公佈2023年第四季度的業績,除了特斯拉外,其他均超市場預期。
假設尚未公佈業績的英偉達符合預期,那麼這七家公司在去年第四季度,將總共實現了5230億美元的銷售,同比增長14%。標普500指數成分股中其他493家公司的營收增長則相對較低,僅爲2%。與此同時,這七家公司的利潤率同比增長至23%,而其他493家公司的利潤率同比下降至9%。
此前摩根大通和美國銀行的觀點都認爲,眼下看似繁榮的美股大盤存在回調風險,與本世紀初的科網泡沫存在衆多相似之處。但高盛認爲,這種擔憂目前有所過度。
高盛研究顯示,當時的科網泡沫主角主要是五家公司——微軟、思科、通用電氣、英特爾、埃克森美孚。它們在1999年的整體回報分別高達59%,當時它們的累計市值高達2.3萬億美元,而整體標普500剔除它們後市值也只爲10.37萬億美元。當時,市場對五大巨頭3年(1999年~2001年)銷售額的複合年化增速預期爲16%,但最終只實現8%,從而也導致後續泡沫破滅。
Kostin最後指出,“科技七巨頭”與科網泡沫主角之間的一個主要區別是,前者比後者更注重通過再投資來實現增長。“科技七巨頭”將60%的運營現金流,用於增加資本支出和進行研發投資,這一再投資比例是科網泡沫主角的2倍多,同時也將近是標普500剩餘493家成分股的3倍。
編輯/ru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