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科技
作者:張俊
繼華爲的鴻蒙OS之後,操作系統領域再迎來新玩家。
在今天的小米發佈會上,小米澎湃OS將正式亮相;而在11月初,vivo也即將發佈自研操作系統。加上榮耀的MagicOS和OPPO的潘塔納爾系統,屆時主流國產手機廠商均將擁有自己的操作系統。
這背後有兩層原因:
一是華爲被製裁而無法使用谷歌GMS的前車之鑑;
二是爲了抓住萬物互聯時代的紅利。
不過尷尬的是,多位行業專家指出,這或許也會讓手機操作系統生態更加碎片化,各家之間的設備互聯更加割裂,甚至開發者們的適配工作量可能也要增加了。
每家都要做自己的操作系統,到底是增強了自主能力,還是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華爲的前車之鑑
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表示,手機廠商紛紛自研操作系統背後,首先是因爲華爲鴻蒙OS的出現引發了行業對於操作系統獨立性的認識。廠商希望通過擁有自己的操作系統,減少對於其他系統的依賴,並實現更大的自主性。
2019年5月,美國商務部將華爲及其子公司列入“實體清單”。而谷歌也暫停與華爲部分業務往來,停止對華爲在安卓系統和谷歌服務上的技術支持。無奈之下,華爲將“備胎”鴻蒙OS轉正,在當年的開發者大會上正式推出了鴻蒙OS 1.0。
該事件也讓華爲之外的國產手機廠商們認識到一個事實,那就是在芯片、操作系統等核心技術上獨立自主的重要性。
其次,梁振鵬認爲,自研操作系統能夠提供更好的硬件與軟件的融合,從而提升手機性能、穩定性和用戶體驗。另外,廠商也希望通過自有系統差異化,來增加品牌競爭力和市場美譽度。
這在華爲的鴻蒙OS上已經得到了體現。根據華爲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鴻蒙生態設備已超7億,鴻蒙OS 4推出一個月升級設備數已達到了6000萬,平均每天增加120萬用戶。在華爲手機缺失5G的日子裏,鴻蒙OS爲華爲手機用戶帶來了巨大的黏性,減少了用戶流失。
對於小米、榮耀、OPPO和vivo來說,他們同樣需要一個自己的鴻蒙OS,來保持核心技術自主,以及打造自身的高端化品牌標籤。以小米和榮耀爲例,兩家企業均提出了要對標蘋果的口號,而iOS正是蘋果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要打造高端品牌形象,硬件和軟件缺一不可。
理想的狀態下,國產手機廠商們共建和使用一個操作系統,是做大自主生態的最好選擇。但在種種現實條件下,這個理想無法實現。
在發佈鴻蒙OS之初,華爲就宣佈將其開源。華爲的理想狀態是,中國的硬件廠商和軟件開發者可以基於鴻蒙OS打造自己的生態。如此一來,不僅華爲不被國外的技術卡脖子,中國也能夠培育自己的操作系統生態。被問及鴻蒙OS是否會向小米、OV等廠商開放一事時,華爲相關高管也曾表態,希望跟所有的智能硬件廠商一起,創建更好的生態平台。“華爲也在跟他們探討合作的可能性。”
不過流水有意,落花無情。
在鴻蒙OS宣佈開源後,一位手機廠商內部人士曾向新浪科技直言,即使開源,其他幾家手機廠商對於是否使用鴻蒙OS還是會有戒心。“我們不知道他們是否真的有誠意,生命線只有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是安全的。”
這也是手機廠商們並沒有選擇使用開源鴻蒙OS,而是另起爐竈的原因所在。
萬物互聯新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不只是手機,手機廠商們的自研操作系統還將目光瞄準了萬物互聯。
鴻蒙OS更是如此。鴻蒙OS之父、原華爲消費者業務軟件總裁王成錄曾多次強調,鴻蒙OS不是安卓系統的備胎,而是面向未來萬物互聯的趨勢的。在華爲的規劃裏,鴻蒙OS是要打通手機、PC、電視、車機、手錶等多個終端的。
實際上,在5G時代各類智能終端迎來大爆發,設備之間如何實現便捷的互聯和協同,是各家企業面臨的共同痛點。比如當家庭中的設備越來越多後,聯網流程特別繁瑣;手機、PC、平板之間涉及的硬件、通信協議、軟件系統等都不同,實現協同也頗爲複雜。
因此,底層系統級的互聯方案,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對於小米而言,更是如此。2019年,也即華爲被谷歌GMS服務斷供而推出鴻蒙OS當年,小米也開始並行研發純自研通用系統Mina OS;2020年,小米推出了物聯網軟件平台小米Vela,被認爲對標鴻蒙OS的意圖明顯。不過當時小米相關負責人稱,小米Vela的定位是主要運行在智能家居和可穿戴等算力受限的設備上,手機、電視、PC、路由器並不是小米Vela的目標應用。“小米Vela與Linux、安卓等操作系統是互補共生的關係,共同爲不同的設備提供合適的系統平台。”他說。
但到了2021年,形勢再次發生了變化。當年小米正式宣佈進軍造車,而在智能汽車的競爭中,車機OS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環。比如,華爲智選車的鴻蒙智能座艙就成爲吸引用戶購買的重要因素。因此自研車機OS,對於小米來說是必選項。
如此一來,小米內部也面臨著多個操作系統的協同問題。比如手機上的MIUI,面向物聯網設備的小米Vela,面向汽車的車機OS,還有通用系統Mina OS。最終,小米決定將內部的多個系統融合。
根據小米董事長雷軍的介紹,小米澎湃OS在底層合併了MIUI、Vela、Mina、車機OS四個系統的軟件架構,超過5000人研發團隊,將面向人車家全生態。
至此,小米澎湃OS的佈局也十分明晰,將直接對標華爲的鴻蒙OS。實際上,其他手機廠商的目標也是如此,比如榮耀的MagicOS已經應用在手機、PC、平板上;OPPO正在尋求更多智能硬件廠商和開發者集成潘塔納爾的能力;在11月1日的vivo開發者大會上,vivo也將發佈自研操作系統,不出意外,定位也將是面向萬物互聯場景。
面臨哪些挑戰?
理想很美好,但現實很殘酷,做操作系統顯然不是一件易事。
全聯併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專家安光勇認爲,操作系統門檻比較高,需要大量的資金,以及很長時間的研發,僅靠砸錢是很難做好的。比如Windows操作系統之前有很多各國企業也挑戰過,結果都以失敗告終。手機廠商在自研操作系統上投入巨額資金和人力,但要成功面臨技術難題、市場競爭以及用戶習慣等多方面的挑戰,而且成功並非只靠資金投入。同時需要很多條件,包括產學研結合,長時間的人才培養等。
要知道,微軟、谷歌和蘋果都是花費了數十年的時間才培育出繁榮的應用服務和生態。稱霸PC操作系統的微軟推出Windows Phone手機系統遭遇慘敗,谷歌和蘋果這兩大手機操作系統巨頭也未能實現多終端的無縫協同;就國內而言,互聯網巨頭阿里也曾推出了針對手機的YunOS,在生態不足和谷歌的打壓之下,在2017年更名爲AliOS,重點也轉向了IoT。
梁振鵬認爲,手機廠商要想成功研發自己的操作系統,需要面臨以下挑戰。首先,技術實力是關鍵,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發資源,包括人力、資金與時間,來提供強大的基礎功能、兼容性與安全性;其次,要想吸引用戶與開發者,還需要建立健全的生態系統,提供豐富的應用和開發工具,以增強系統的可用性與魅力;此外,還需要面對市場競爭的壓力,例如與主流的安卓與蘋果系統相比較,要獲得用戶認可需要在產品的易用性與穩定性、生態適配能力上擁有明顯優勢。
以華爲的鴻蒙OS爲例,雖然進展迅速,但想要真正與安卓和iOS比肩,仍有不小的差距。
根據調研機構Counterpoint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鴻蒙OS在中國市場的份額提升至8%,iOS爲20%,安卓爲72%;而在全球市場,鴻蒙OS的份額爲2%,iOS和安卓則分別爲20%和78%。
鴻蒙OS的推出已經四年,以華爲的資金和研發實力,尚且如此艱難,其他手機廠商更不必說,這注定是一個漫長的生態構建過程。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梁振鵬指出,每家手機廠商均自研操作系統可能會導致手機操作系統生態的更加碎片化和割裂。以往主流手機廠商主要使用安卓操作系統,因此開發者可以針對性地進行開發與適配。現在各家廠商都推出自研系統,使得開發者需要進行更多版本的適配工作,增加了開發的難度與資源消耗。此外,對於用戶來說,多樣化的操作系統選擇可能會導致他們的使用習慣的不兼容性與不一致性,產生一定的困擾與學習成本。離散的操作系統還可能造成對基礎框架、驅動、安全防護等方面資源的浪費和重複構建。
在爲手機廠商們敢於自研操作系統鼓掌的同時,可能帶來的生態割裂、各自爲戰也將是一個長期待解的難題。
編輯/new